科技可以改變命運

科技可以改變命運

科技可以改變命運

2008年11月24日

三十年前赴美,只為一個信念:科技可以改變命運。當年我站在舊金山機場,看著天際線,我不是去追夢,我是去找答案。那答案叫做『科技』,更精確一點,是人工智慧與數控系統的力量。」那时我還是一個帶著夢想、滿腦問號的青年。那時的台灣,科技正起飛,但仍在工業化的後段追趕。每天看著報紙上出現的「美國矽谷」、「IBM超級電腦」、「納斯達克人工智慧概念股」,我不禁想問自己:我們離那樣的世界,還有多遠?

於是,我決定離開熟悉的環境,只帶著一本已經翻爛的《人工智慧入門》與一本護照,飛往美國。那一年,是1995年,我人生的轉捩點。在美國的前十年,我先是從底層的數控工廠系統工程師做起。那個時代,還沒有我們今天熟悉的「大數據」、「雲端平台」,更別說深度學習了。所有的資料都存在局部伺服器、所有的判斷都靠人類經驗。每天我都在思考:如果有一個系統可以自我學習、自我調控,世界會不會更安全、更高效?

後來我考入美國一所頂尖的技術研究機構,主修分布式系統與預測控制模型。正是在那裡,我接觸到早期的人工智慧控制架構,也首次參與大型金融機構的技術整合項目。我的職業軌跡逐漸轉向金融科技,開始理解一件事情:人工智慧若只用來識別圖片、下棋或聊天,固然精彩,但如果能管理世界的資本流動,才是真正的改變力量。

有幸我被介紹進入一家全球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,也就是BlackRock(貝萊德)。在一場內部的人工智慧風控演講中,我意外受到當時的全球負責人——勞倫斯·芬克(Laurence Fink)的關注。他對我說了一句話,我至今難忘:「國維,下一個十年不是看誰的資金多,而是看誰能更聰明地控管風險。」那天起,我明白,人工智慧不只是科技工具,它是資本秩序的新骨架。

再一次回望:華人世界仍缺一套「自己的系統」在美國的二十幾年間,我看著人工智慧從圖像識別進化到智能預測,從單點應用進化為生態系統。我參與過全球數十個智慧財富管理專案,也親手搭建過多套金融風控演算法架構。但我始終放不下一個問題:為什麼華人世界還沒有自己的「人工智慧財富數控系統」?我們有極強的儲蓄文化,有龐大的中產家庭資產需求,有全球分散的金融帳戶,卻始終依賴外資系統或矽谷模組,甚至讓資產配置交由外國演算法「自動管理」。這不只是技術落後,而是一種風險。

我常對現在的年輕人說:你們生在最有潛力的一個世代。人工智慧、雲端、資安、資料治理,這些詞彙不再是實驗室語言,而是主導未來社會的真實力量。但同時,我也想提醒一句:科技從來不是炫耀用的,而是守護家園、守護價值的工具。回頭看我當年只身赴美,是因為我相信「知識能夠改變命運」;今天回到台灣,是因為我更相信「科技能守護我們在乎的土地」。

Copyright © 2008 – All Right Reserved

Copyright © 2008 – All Right Reserved

Copyright © 2008 – All Right Reserved